嗨~大家好!我是舵舟谷玉静,长期专注于OKR工作法的研究与实践。
前段时间,我在直播间邀请了一位世界500强公司的高管来分享,他们部门实践OKR一年时间,在疫情的影响下,依然保持了团队的创新力,业务也实现了稳定增长。
以下是对话实录,我将分成上下两篇来分享,这是下篇,希望对你有所启发。(上篇内容:)
(相关资料图)
(图为直播海报)
舵舟:您觉得引进OKR,它的成本有哪些?
David:第一个肯定会有时间成本。我们在引进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,要不断去沟通,肯定会花费时间,管理层和员工去学习和裂解,也是要花时间的。
第二个是学习的成本。
关于学习,我们有个“4量模型”:学习量,你看书也好,打卡也好,都属于学习量;思考量,你学到这些东西之后,要去用时间用心去想,哪些是跟你自己的工作和个人成长能够关联,要消化吸收;行动量,想完之后要形成自己的 action ;改变量,行动完对自己有些改变,让自己慢慢成长。
舵舟:能介绍一下您部门实施OKR的过程吗?比如季度 OKR 如何制定的,又是怎么执行的,有没有什么管理动作?
David:我们定O,主要是跟业务达成的关联性以及支持性强相关。
KR 层面一开始我们在有些 team 也会有些偏差,定完 KR之后,第一个可能不够量化,第二个从时间的节点上,它的时间敏捷性还是不够。
后面我们鼓励大家以周为单位来对齐,避免出现定制时候的问题,同时又要把控会议的有效性以及周期和频率。OKR执行方面,我们评估KR的时候会看看每周的进展,以及有没有一些里程碑的节点,看一下达成的进度,影响因素是什么?所以我们的时间节奏基本上是会拆解到每个月的节奏,每周会去做这样简短的对齐和复盘。
舵舟:你们目标制定的频率是怎么样的?每次制定多少人参加,时间多长?David:目标制定会更多是部门的管理团队参加,差不多五六个人,时间一般会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 。
为什么这么短时间呢 ?因为我们会在会议之前把会议需要定义的 O 的大概范围和描述,第一个明确下来。和这些 O相关联的经理,让大家带着思考来参会,所以开会不是从零开始的。
月度OKR范围就会更广一点,月度目标是每个经理的team自己去开,他们会跟部门的一些核心主管对齐和纠偏。每个经理的风格也不一样,会议时间也不一样。
周度会议,也是按小team来开, 基本上不超半个小时这样。舵舟:如何避免把OKR的周会开成流水账会 ?David:如果大家只是去过一过 KR 的进展就很容易变成流水账。
我们在开会之前都会把 KR 的进展发给大家,所以大家不用开会就能知道 KR 的进展。
会上谈什么?就谈最主要的两点:如果你达成了,就做一些经验的分享,以及下一步的措施大概是什么,跟大家相关的是什么?第二个,如果达成率比较低,你自己分析的影响因素是什么?以及你自己建议的改进的措施的方案,或者需要其他人支持你的 action 是什么?
我们之前在最开始的时候也遇到一些问题,大家找不到差异在哪,或者不知道为什么。
后来我们尝试了几种方法,也可以作为小建议跟大家去分享。
第一个,你自己要去想差异在哪,以及问题在哪,卡点在哪,提升的方案是什么。
第二个,你带着你自己的问题去找你team 的小伙伴,或者部门里边你觉得来跟你工作相关性更高的小伙伴,让他帮你一起去做这样的一些分析,帮你去把脉。从别人的视角去看问题在哪里。
第三,如果还是有一些卡点,你去找你的直接的主管,让他帮你去从他的角度再去看一眼。
一般我们觉得从三个视角去看完之后,绝大部分都会有一些能找到问题的根因,或者能找到最主要的影响的因素。这个也是我们后边总结出来一些小的经验。舵舟:项目制合作和 OKR 的工作方法,这两者之间会有冲突吗?David:侧重点不太一样,在最开始的时候做很好的定义,把范围明确清楚,把衡量成功目标的定义清楚,我觉得是更为关键。
项目定义的范围来讲,我们会有类似于这样的小型的沟通,有不同的团队去帮他看一看整个项目的范围,以及衡量项目成功的目标,比如我们的质量目标,实践目标、成本目标等等,把这些关键的东西,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去看一看。在最开始把它比较清晰的定义出来,所以这个是我们用的比较多的一个。
我们没有在项目里边做 OKR 了,更多的还是以项目管理的一些小的方法和工具在做。
OKR 更多的是在我们更多的大的业务板块,以及比如部门层级的一些核心的工作的内容的落地和实施,这些方面用OKR 会多一些。舵舟:OKR 的工作量占我们整体工作量百分之多少?
David:我觉得 10% 左右,不超过15%。虽然占比少,但是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变化。
因为第一个自己的业务更熟悉一点。第二个还是我强调的,在最开始,在最开始去定义这些O的边界和范围,以及我们在做一些这样的关键的 KR的确定上,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。所以后期大家就没有太多叫混淆和拎不清。
舵舟:如果我们的创业团队要引进这样的方法,你要给三点建议,会是什么?David:第一个还是要客户导向或者市场导向。要先讲清楚客户要什么,市场需要什么。尤其是作为创业公司,我们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创业成本都还是蛮重要的。所以我觉得第一点是先看清楚方向,这个往往是更重要的。
第二点,一定要想清楚跟业务的结合点是什么。因为我们的 OKR 作为工具来讲,很容易陷入说为了 OKR 而OKR,大家就把所有的动作都走了一遍,到最后就发现你好像跟我实际的期望值有差异。套路都做了,但是内容和精学度估计是不够的。
第三个,我觉得还是在这种团队和文化上,因为毕竟是我们从工具的层面上升到道层面看 。要从人的内心的这种方面去看,怎么样能够更有利于 OKR 的最终的落地。从这个我觉得也是往往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点。
OKR本质上一套目标导向、成长导向的思维方式,通过不断地自我提问和纠偏对齐,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。2023年,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,建议利用这个假期来学学OKR,管理者必备的思维方式。扫描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学习。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